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简介:世界最长古运河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也称为京杭大运河(中文:京杭大运河;拼音:Jīng-Háng Dà Yùnhé;字面意思:"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系统之一。它由人工开凿并贯通多条天然河道、湖泊与人工河段,形成了连接中国南北的重要水上通道。
基本概况
大运河起点为北京,途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终点为杭州。它通过河网将中国的南方水系和北方水系相连接,历史上被用来运输粮食、物资和军需,促进了南北经济与文化交流。
主要数据:
- 总长度约为 1,776 公里(1,104 英里)。
- 最高水位落差处位于山东山区附近,最大高度约为 42 米(138 英尺)。
- 部分最古老的河段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但作为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格局在隋唐时期才基本形成。
历史沿革
大运河的各段陆续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凿并连接起来:
- 战国至秦汉时期:出现了若干区段的小运河与引水工程,构成了运河的雏形。
- 隋朝(公元581–618年):隋炀帝时期(大约公元605年)开凿并连通了重要的南北干线,使运河成为国家级的漕运通道,对维护中央集权与粮食调运具有关键作用。
- 元朝与明朝时期(约1271–1633年):对运河进行了整修和扩建,部分工程使运河能够将水引入北京,满足首都的给水与物资运输需要。元代的郭守敬等人在水利与工程方面也有相关贡献。
- 宋代工程成就:宋代工程师乔维岳在10世纪发明并推广了磅闸(即堰闸与浮闸的组合形式),使船只能够跨越不同水位的河段,极大提升了运河通航能力。
工程与技术特点
- 组合式通道:大运河不是单一直线河道,而是由河段、人工运河、湖泊连通形成的复杂网络,既利用天然水系又有大量人工开挖。
- 磅闸技术:磅闸(古代称为“船闸”)的应用解决了不同河段水位差的问题,使长距离通航成为可能。
- 水源调配与治理:为保证通航与给水,历代都在河道治理、闸坝建设、淤泥清疏和泵筑方面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
经济与社会影响
大运河自古以来是中国南北经济联系的生命线:
- 漕运与赋税:运河是朝廷调运粮食(漕粮)运至都城的重要通道,保障了首都的粮食供应。
- 贸易流通:运河促进了南北商品、手工业品与文化的交流,带动了沿岸城市与市镇的繁荣,形成许多运河城镇与码头经济。
- 军事与战略用途:运河既可作为运输通道,也曾在战争中被利用或遭破坏。历史上黄河洪水有时威胁运河安全;在某些战事中,决堤放水被用作军事策略,但常常带来严重的民生与经济灾害。
文化与旅游价值
大运河沿线留下了大量历史遗迹、古镇、运河码头与水利工程遗址,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经济史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对象。历史上许多外国与国内访客对大运河印象深刻,包括日本高僧荣宁(794–864)、波斯历史学家拉希德-丁(1247–1318)、韩国官员崔布(1454–1504)、以及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等,都曾记述或赞叹运河的规模与功能。
保护、威胁与修复
- 面临威胁:工业污染、生活污水、过度开采、淤积、航运改道与城市扩张均对运河生态与历史风貌造成影响。
- 修复与保护:近年来中国在部分运河路段实施了清淤、生态修复、文物保护与沿岸环境整治工程,恢复古运河的文化景观与通航功能。
- 传承利用: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运河被开发为旅游和文化展示资源,既保留历史风貌,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因其在水利工程、经济史与文化交流方面的独特价值,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时以京杭大运河的若干代表性段落为重点保护)。这一认定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对其保护与研究,并提高公众对运河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认识。
总之,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古代中国重大的水利与交通工程,也是连接南北、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尽管面临多种现代挑战,通过持续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运河仍在延续其历史作用并焕发新的活力。


大运河的航线
问题和答案
问:什么是大运河?答:大运河或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和人工河。它连接着中国两条最长的河流,黄河和扬子江。
问:它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答:运河最古老的部分建于公元前5世纪,隋朝(公元581-618年)时又增加了一些部分。在1271-1633年间,元朝和明朝都对它进行了改进和建设。
问:它有多长?
答:大运河的总长度为1,776公里(1,104英里)。
问:它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答:它最大的高度是在山东山区附近的42米(138英尺)。
问:谁发明了供船只通行的磅秤锁?
答:宋代工程师乔维岳在10世纪发明了磅秤锁,使船只可以在运河上行驶得更高更低。
问:在历史上,谁对这一工程壮举感到惊奇?
答:历史上对这一工程壮举感到惊奇的人包括日本僧人恩宁(794-864)、波斯历史学家拉希德-丁(1247-1318)、韩国官员崔釜(1454-1504)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
问:这对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运河大大改善了中国的经济,增加了南北之间的贸易。今天,它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仍被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