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古琴中文古琴;拼音:gǔqín韦德-吉尔斯:ku-ch'in;字面意思是"古弦琴")是现代琴类七弦弹拨乐器的名称。自古以来就有演奏,历来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是一种非常优美、精致的乐器。它的英文拼写为Gu Qin(有时也拼写为GuQinGu-qin),并不常见。

传统的乐器被称为,但到了20世纪,这个词也被用在许多其他乐器上(例如,扬琴胡琴、西洋钢琴等),因此,"古-"这个词被称为""。古是為了澄清而加上的,也可稱為「七弦琴」。古琴也可称为"七弦琴"。古琴与古筝是不同的,古筝也是一种没有音符的长琴,但每根弦下都有可移动的琴桥。由于罗伯特-汉斯-范-古力克的关于琴的名著叫《中国琵琶的传说》,所以琴有时被不准确地称为琵琶。其他不正确的分类(主要来自音乐CD)包括"竖琴"或"桌琴"。西方对古琴的其他昵称包括"中国吉他"和"中国人的竖琴"。

琴是一种非常安静的乐器,音域约为四个八度,开弦调在低音区(其最低音域比中音C低两个八度,即大提琴的最低音)。声音是由拨动开弦、停弦和谐波产生的。停弦的声音因为使用了各种滑音和装饰音而显得特别,滑音的使用使它的声音类似于pizzicato大提琴或无音阶低音吉他。在乐谱中,完全由和声组成的延伸部分是很常见的,这是因为91个和声位置允许很大的灵活性;早期的表谱显示,过去使用的和声位置甚至更多。按传统,琴最初有五根弦,但已发现有10根或更多弦的古琴类乐器。现代的形式大约从两千年前就已经标准化了。

历程

传说中,琴,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中国史前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黄帝),都参与了它的创造。在中国近3000年前的文字中就有提及,在大约2500年前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相关的乐器。中国传统上说,琴原本有五根弦,但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又增加了两根,使之成为七根。

根据郗康/季康(223-262)的诗文《琴赋》【琴赋】中的详细描述,今天可以认识到的琴的形态很可能是在汉代晚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前后定型的。现存最早的这种现代形态的琴,在日本中国都有保存,其年代为唐代(618-907)。九霄环佩》据说是唐代后期著名的制琴家雷威制作的。它被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罗伯特-坦普尔认为,琴在中国人获得对音乐音色的初步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通过研究琴弦上音色的产生,中国人对声音作为振动的本质的理解大大增强"。"这种对音色、泛音和较高和声的理解最终使中国人发现了音乐中的平等气质。

1977年,由20世纪最优秀的琴师之一关平湖演奏的《流水》被选入旅行者号金唱片,这是一张包含世界各地音乐的镀金LP唱片,由美国宇航局用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航天器送入外太空。它是光盘中收录的最长的音乐曲目。2003年,古琴音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

学校、社团和球员

历史学校和社团

由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几百年来发展了许多琴派,称为琴派。这类琴派一般在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形成。

主要学校有:

  • 广陵虞山
  • 蜀国
  • 泛川(Fanchuan)
  • 松江
  • 金陵
  • 诸城
  • 梅庵 /
  • 福建
  • 浦城
  • 九嶷
  • 绍兴
  • 山南

大多数琴派和团体都在中国。20世纪期间,其他国家也开始有一些社团。琴学在古代最初只限于中国。今天日本等国家也有自己的琴小传统。最近成立了东京琴社。日本过去曾出版过琴谱,称为《东皋琴谱》或《臯琴谱》

玩家

古往今来,有许多演奏家。琴是士大夫们的最爱,所以很多艺术家都在演奏它。一些著名的演奏家也与一些旋律有关,如孔子和屈原。

历史上。

  • 孔子。哲学家,公元前551-479年,与《孔子》《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幽兰》有关。
  • 伯牙。春秋时期的秦人,与《高山》《流水》有关。
  • 庄子。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家,与《庄周梦蝶》《神化引》有关。
  • 屈原。战国时期的诗人,与《离骚》有关。
  • 蔡邕 蔡邕。汉代音乐家,《秦腔》作者【琴操】
  • 蔡文姬 蔡文姬。蔡邕之女,与《胡笳十八拍》等作品有关。
  • 司马相如。汉代诗人,公元前179-117年。
  • 季康【嵇康】。竹林圣手,乐府诗人,秦府作家【琴赋】
  • 李白。唐代诗人,701 -762年。
  • 白居易。唐代诗人,772-846年
  • 宋徽宗。宋徽宗以崇尚艺术著称,在宫中建有万琴堂'万琴堂'
  • 郭楚望。宋末爱国者,《潇湘水云》曲作者。

经典书籍如《秦时》、《秦时布》、《秦时徐》等,还有数百名选手的传记。

听琴 图》是宋徽宗(1082-1135)的名画。Zoom
听琴 图》是宋徽宗(1082-1135)的名画。

打法技巧

琴的旋律之美不仅来自于旋律本身,更来自于演奏者对各个音的变化和组合的运用。琴的丰富音色可以归纳为三种截然不同的"音"。第一种是三音散音〕,即"散音"的意思。这意味着只要拨动所需的琴弦,就能发出开音。第二种是扇音泛音〕,即"浮音"。这是一种谐音,演奏者只需用左手的一个或多个手指在白色胡点所指示的位置轻轻触弦,拨动后抬起,就能发出清脆的响声。第三种是按音/案音/实音/走音〕,即"停音"。这构成了大多数琴曲的形式,要求演奏者用左手的手指或拇指按住琴弦,直到与琴面板接触,然后拨动。之后,手可以上下滑动,从而改变音高。

拨弦时,并不需要在手指上贴上假指甲。通常会把指甲留长,并剪成圆形。长短是主观的,要看演奏者的喜好,但一般是距离指尖3-4毫米左右。如果太短,那么指甲拨动琴弦后,指尖接触到琴弦时,声音就会变弱。如果太长,那么手指会使演奏变得困难。一般来说,右手的指甲要留长,而左手的指甲要剪短,这样才能顺利按弦。

右手基本指法有八种:pi〈劈〉(拇指向外拨)、tuo〈托〉(拇指向内拨)、mo〈抹〉(食指入)、tiao〈挑〉(食指出)、gou〈勾〉(中指入)、ti〈剔〉(中指出)、da〈打〉(环指入)、zhai〈摘〉(环指出),小指不用。在这基本的八个字中,它们的组合又创造了许多字。Cuo〈撮〉是同时拨两根弦;Lun〈轮〉是无名指、中指和食指连续地拨出一根弦;Suo〈锁〉的技巧是按固定的节奏多次拨弦;Bo〈拨〉是杯状手指同时拨两根弦;Gun fu〈滚拂〉是用食指和中指连续地在弦上上下滑动,创造出一连串的声音。这只是其中的几种。

左手技法从简单的按弦(多用大拇指在肉与指甲之间、无名指)、上滑或下滑到下一个音符(shang〈上〉xia〈下〉),到通过手的摇摆进行颤音(yin〈吟〉nao猱〉。揉弦的形式有15种之多,用大拇指拨弦无名指停弦,用大拇指敲到较难的技巧,如同时按住几根弦。

雙手合奏的技巧較難達到,如《洽洽作三生掐撮三聲〉》,到了《左手按七弦,右手撥兩弦,左手快速上琴,發出滾滾水聲,如一桶水扔進深潭中(此技法在柳水的蜀式中是用來模仿水聲的)。

为了掌握琴艺,必须掌握50多种不同的技巧。即使是最常用的琴法(如箫),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也很难掌握好。

表格和记号

书面琴曲并不像许多外在乐器那样直接告诉演奏什么音符,而是用表谱写出详细的调音、指位、弹奏技巧,从而由一步步的演奏方法和说明组成。有的表谱确实用锣切记谱法表示音符,或用点子表示节奏。

最早的现代速记表法大约在公元12世纪就已存在,而更早的唐代音乐符号仅存于公元7世纪的一份手稿中,名为《碣石调幽兰》。孤兰》是唐代的一种音乐符号,仅存于公元7世纪的《碣石调幽兰》手稿中。幽兰》是公元七世纪的《碣石调幽兰》,它是用普通汉字写成的。后来,曹柔等人将文字谱简化,只用文字的重要内容(如弦号、弹奏技巧、胡号、停弦的手指等)合并成一个文字谱。这意味着,一个字可以代表一个音符,有时甚至可以代表九个音符,而不是用两行文字来描述几个音符。这种记谱形式被称为"减字谱",它是记录琴谱的一大进步。琴谱的成功,使明朝以后出现了许多琴谱集,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开国元勋第十七子朱编的《神机妙谱》。20世纪60年代,查伏羲发现了130多部琴谱,收录了3360多首曲子。明代以前编纂的琴谱很多已经失传,很多琴谱几百年来都没有被演奏过。

现存的琴谱一般来自私人收藏或中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等。现存的琴谱一般来自私人收藏或中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等,可供公众购买的琴谱是以中国传统的书籍装订工艺印刷和装订的照片副本。现代的琴谱往往是用现代纸按正常的西方方式装订的。琴谱的格式采用琴谱与杖谱和/或剑谱

汇辑

秦腔作品一般长约三至八分钟,最长的是《广陵散》,长22分钟,其他名曲有《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等。其他名曲有《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等。"潇湘水云》《潇湘水云》《平沙落雁》。一般演奏者可以凭记忆弹奏十首左右的曲子,他们会以弹得好为目标,在自己喜欢的时候学习新曲子。演奏者主要学习流行的、经过精心研究的版本,通常以录音作为参考。除了学好古琴或古曲外,琴艺高超的琴家还可以创作或即兴演奏,但必须是对琴艺非常熟悉的琴家才能成功。

Dapu [打谱]是将古老的曲谱转换为可演奏的形式,可以用来创造新的音乐,也可以用来重建古老的旋律。琴谱是将古琴谱转化为可演奏的形式,既可以用来创作新的音乐,也可以用来重构古琴的旋律。由于琴谱没有标明音值、速度和节奏,所以必须由琴家自己去摸索。一般情况下,弹琴者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首曲子的节奏。他们面对面地坐着,由学生模仿师傅。只有在老师不确定如何演奏某个部分时,才会看表谱。正因为如此,传统的琴谱并没有标明它们。如果没有老师,那就只能自己琢磨节奏。但如果说琴曲没有节奏和旋律,那就大错特错了。到了20世纪,曾有人试图尝试取代速记符号,但至今没有成功,20世纪以来,琴曲一般都是在琴表之上印上杖记符号。由于琴表记谱有用、逻辑性强、简单,而且是学习一首曲子最快的方法(一旦演奏者知道如何阅读记谱),所以它对琴家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是无法完全取代的。如何更好地使用大谱,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用它来创造新的音乐,另一种是用它来重建原音乐的演奏方式。

建筑业

根据传统,琴原本有五根弦,代表金属、木、水、火、土五行。后来,在周朝,周文王周文王为了悼念他的儿子伯邑考,加了第六根弦。他的继任者周武王周文王又加了第七弦,以激励他的军队与商军作战。表面的13个徽'徽'代表一年中的13个月(多出的13个月是农历的闰月)。琴的表面板是圆的,代表天,底板是平的,代表地。琴的全长(按中国的测量方法)是3英尺6.5英寸,代表一年365天(不过这只是一个标准,因为琴可以根据时期的测量标准或制作者的喜好而变短或变长)。琴的每个部分都有含义,有些比较明显,如"龙池""凤池""凤沼"

琴的音室是由两块木板构成的,通常是不同的木质类型。琴的上板是微圆的,通常是用桐木『桐』制成。底板则是用梓木『梓木或近代的楠木楠木制成。樟木的木质必须是陈年的,也就是说,必须去除树液和水分(顶板的木质)。如果树液还在,那么声音就不清晰,而且随着水分的蒸发,木头会变形、开裂。有的琴家用古木来做琴,因为大部分的汁液和水分已经被自然去除(古山木『杉木』,中国的杉木或日本的隐木,经常被用来做现代琴)。有的人费尽心机,从汉代的墓葬结构或棺材中获取极古老的木材。虽然这种木头很干燥,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它可能会感染木虫或质量或类型不好。现代很多用新桐木制作的琴(如曾成伟制作的琴)可以比古琴的质量更好。

底板上有两个音孔,因为琴的弹奏技巧采用了整个顶板的表面,而顶板的表面是有弧度/驼峰的。琴的内部有一定程度的中空。琴内有"纳音"吸音器,"天柱"和"地柱"音柱连接底板和顶板。两块板子是用竹钉连接的。漆」是用漆树的漆与各种粉末混合后涂抹在琴的表面,最常见的是「鹿角霜」,是鹿角脱胶后的残留物。通常用陶瓷粉代替鹿角粉,但质量不高。漆干后(一把琴要上好几层),用油石打磨表面。琴的头端是"岳山"即琴桥,另一端是"龙龈"即琴核。琴头有13个圆形的珍珠母镶嵌物,标示着声的位置,同时也是音符位置的参考点,称为"徽"。

字符串

在文化大革命前,古琴的琴弦一直是用各种粗细不一的捻丝『丝』制成的,但自此以后,大多数琴家都使用现代的尼龙平卷钢弦『钢丝』。这一方面是由于优质丝弦的稀缺,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弦更耐用,音色更响亮。

丝线是通过收集规定数量的丝线,然后将它们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然后将捻好的丝线缠绕在框架上,并将其浸入一缸天然胶水中,将丝线粘合在一起。将线绳取出,待其干燥后,再剪成合适的长度。最上面较粗的线(即一至四根线)再用细丝线缠绕,盘绕在线芯上,使其更加光滑。

最近在中国,质量非常好的丝弦已经恢复生产,越来越多的演奏家开始使用丝弦。虽然当代演奏家大多使用尼龙包金属弦,但也有人认为,尼龙包金属弦在音色的细腻度上不能取代丝弦。而且,尼龙包金属弦会对古琴的木质造成损伤。很多传统琴家觉得左手手指在琴弦上滑动的声音是琴乐的一个显著特点。现代的尼龙包金属弦在过去是非常光滑的,但现在为了捕捉这些滑动的声音,稍加改造。

调整

琴弦的一端要打蝴蝶结,穿过琴头的孔洞,再从底部的音栓穿出。琴弦从琴桥上拖过,穿过琴面板,穿过龙龈,拖到琴的后面,琴尾绕上两只脚。之后,用调音栓对琴弦进行微调。最常見的「正調」〈正調〉是五音,在中國傳統的數字系統中是1245612,或稱為簡譜」。今天一般解释为C D F G A c d,但这应该被认为是do re fa so la do re,因为历史上的琴是没有绝对音高的。其实同样的调法,当第三根弦弹成do时,也可以认为是5612356。因此,除了有其他乐器伴奏时,只需要准确把握七根弦之间的音高关系。其他的调音都是利用琴头端的调音栓调整琴弦的张力来实现的。因此manjiao diao 〈慢角调〉(松弛的三弦)可得1235612,ruibin diao 蕤氏调〉(升高的五弦)可得1245712,换算成2356123。

播放背景

古琴几乎总是作为一种独奏乐器使用,因为它的音色安静,在大多数其他乐器或合奏中听不到。但是,它可以和(尾吹竹笛)一起演奏,也可以和其他琴一起演奏,或者在唱歌时演奏。古代经常使用"瑟"(一种可移动的长琴,有25根弦,类似于日本的古筝)与琴进行二重奏。

要想让乐器为琴伴奏,其声音必须圆润,不能压倒琴。因此,一般用于此目的的琴,是一种音调为F调的琴,称为琴箫,它比普通的窄。如果对着琴歌唱(现在已经很少了),那么就不能像中国常见的戏曲或民歌式的唱法,而是要唱得很低调、很深沉;而且唱的音域不能超过一个半八度。琴歌的唱法与朗诵唐诗的唱法相似。要想欣赏琴歌,必须学会习惯一些演奏者可能唱出的奇怪风格。

传统上,琴是在一个安静的工作室或房间里独自演奏,或与几个朋友一起演奏,或在户外的自然美景的地方演奏,现在,许多琴家在大型的音乐厅里举行音乐会,几乎都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电子拾音器或麦克风来放大声音。现在,许多琴家在大型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几乎都是出于需要,使用电子拾音器或麦克风来放大声音。很多琴家都会参加雅集,在雅集上,一些琴家、音乐爱好者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一起讨论和弹琴。

问题和答案

问:什么是古琴?
答:古琴是一种弹拨式的七弦琴,属于琴科。它自古以来就被演奏,以其美丽和精致而闻名。

问:它有几根琴弦?
答:古琴的现代形式有七根弦,尽管传统上它有五根弦,而且还发现了有十根或更多弦的古代琴类乐器。

问:它的音域有多大?
答:古琴的音域约为四个八度,最低音为中C音以下两个八度(大提琴的最低音)。

问:古琴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声音是通过拨动开弦、停弦和谐音产生的。停顿的声音因为使用了各种滑音和装饰音而显得特别,而滑音(滑动音)则使它的声音类似于大提琴的拨弦或无品系低音吉他。

问:这种乐器还有其他名称吗?
答:古琴的其他名称包括 "中国吉他 "和 "中国人的竖琴"。它也可以被称为 "七絃琴"(qixianqin)。

问:这种乐器和其他英文乐器之间是否有混淆?答:是的,由于Robert Hans van Gulik关于琴的书被称为《中国琵琶的传说》,有些人不准确地把它称为琵琶。其他不正确的分类(主要来自音乐CD)包括 "竖琴 "或 "桌琴"。此外,它不应与古筝相混淆,古筝是另一种没有琴键的中国长琴,但每根弦下都有可移动的琴桥。

AlegsaOnline.com - 2020 / 2023 - License C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