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
质粒是一种从染色体DNA中分离出来的DNA分子,可以独立复制(自我复制)。
质粒一词由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约书亚-勒德伯格于1952年首次提出。
质粒是双链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圆形的。质粒通常天然存在于细菌中,但有时也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如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2微米环)。
质粒的大小从1个到1000多个千碱基对(kbp)不等。一个细胞内相同质粒的数量从1个到数千个不等。质粒通常与共轭有关,这是一种水平基因转移的机制。
质粒是可转移的遗传元素,或"复制子",能够在合适的宿主中独立地自我复制。质粒可以在所有三个主要领域,即古生物、细菌和真核生物中找到。与病毒类似,质粒并不被认为是目前定义的"生命"的一种形式。与病毒不同的是,质粒是"裸露"的DNA,并不编码必要的基因,以便将遗传物质包裹起来转移到新的宿主。
质粒宿主对宿主的转移需要通过共轭或改变宿主基因表达的方式进行直接的机械转移,使其有目的地通过转化吸收遗传元素。
用质粒DNA进行微生物转化,在本质上既不是寄生,也不是共生,因为每一种都意味着存在一个独立的物种,与宿主生物处于共生或有害的状态。相反,质粒提供了一种在微生物种群内进行横向基因转移的机制,并可在特定的环境状态下提供一种选择优势。
质粒可能携带基因,在竞争性的环境利基中提供对自然发生的抗生素的抗性,或者产生的蛋白质在类似情况下可作为毒素。质粒还可以为细菌提供固定元素氮或降解困难有机化合物的能力。这可能在营养匮乏的条件下提供一种优势。
图1 :附赠质粒的细菌图解,显示染色体DNA和质粒。
问题和答案
问:什么是质粒?答: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DNA的DNA分子,可以独立复制。它是双链的,在许多情况下是环形的。
问:谁提出了 "质粒 "这一术语?
答:"质粒 "一词是由美国分子生物学家Joshua Lederberg于1952年首次提出的。
问:质粒有多大?
答:质粒的大小从1到超过1,000千碱基对(kbp)不等。
问:质粒在哪里自然出现?
答:质粒通常自然出现在细菌中,但有时也会在真核生物中发现,如酿酒酵母菌。
问:水平基因转移与质粒有什么关系?
答:质粒通常与共轭有关,这是一种水平基因转移的机制。
问:质粒被认为是活的吗?
答:不,与病毒类似,质粒不被认为是目前定义的一种生命形式。
问:在质粒上携带某些基因可能会带来什么好处?
答:在质粒上携带某些基因可能使细菌具有固定元素氮或降解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能力,这在营养匮乏的条件下可能提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