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埃迪卡拉时期的动物群,有点令人费解。这个地质时期是6.35-5.42亿年前(mya),但生物群化石只在5.75-5.42亿年前。这是在一系列的冰期之后和寒武纪之前。生物群包括软体多细胞生物,可能是动物,它们在埃迪卡拉纪的岩石中留下了痕迹化石

该生物群是相当不寻常的,在之前的马里诺冰川中没有任何迹象。该生物群似乎在与寒武纪的交界处遭遇了相当严重的灭绝事件。一些生物群可能已经存活到了寒武纪早期。



循环器Zoom
循环器

Dickinsonia 显示出埃迪卡拉动物群特有的绗缝外观。Zoom
Dickinsonia 显示出埃迪卡拉动物群特有的绗缝外观。

Spriggina flounensiZoom
Spriggina flounensi

金贝拉Zoom
金贝拉

查尼娅Zoom
查尼娅

解释

对这些生物群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标准的观点是,这些痕迹是众所周知的门类(Cnidaria环形动物、早期节肢动物)的化石,其身体结构在寒武纪之前就已消失。p27

有人提出了相当不同的观点。Seilacher认为,如果有的话,这些形式很少属于活的植物区系。康威-莫里斯反对这一观点。Rentallak建议这些生物群可能是地衣。

正如纳博纳所解释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在化石记录中占据了一个关键的位置。在它们之前,在太古宙和原生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唯一的化石是细菌和细菌垫,这种生命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埃迪卡拉生物群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最典型的形式就在寒武纪辐射之前消失了,而寒武纪辐射是从 "小架子化石 "开始的。这可能足以证明将这种变化描述为灭绝事件是正确的,尽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不清楚。一个建议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动物的进化足以导致生物群的崩溃。

生物群极其多样,有许多不同的身体形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物种。生态学栖的(海底),在浅水和深水中都有。纳博纳指出,没有不同的生命和不同的深度,显然没有钻地生物,也没有能够捕食软体动物的动物。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软体形式将处于危险之中。p6



组装

埃迪卡拉型化石在全球25个地方得到认可,并有各种沉积条件,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类型,以典型地方命名。每个组合都占据了它自己的栖息地,在一阵多样化之后,在它存在的余下时间里几乎没有变化。

  • 阿瓦隆型组合是在加拿大纽芬兰省Mistaken Point生态保护区定义的,该保护区是拥有大量埃迪卡拉化石的最古老的地点。
  • Ediacara型组合:Ediacara型组合由保存在河口附近地区(prodeltaic)的化石组成。它们被发现在与波浪有关的水运动的正常基础以下形成的夹层沙质和淤泥层中,在足够浅的水域中,在暴风雨期间受到波浪运动的影响。大多数化石以印记的形式保存在微生物垫层中,但也有少数保存沙质单元
  • 纳马型集合体:纳马型集合体在纳米比亚最有代表性。三维保存是最常见的,生物体保存在含有内部垫层的沙质床中。

集合体的意义

俄罗斯白海地区,所有三种组合类型都被发现在一起。这一点,以及动物群在时间上的重叠,使得它们不太可能代表进化阶段。由于它们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上都有发现,地理边界似乎不是一个因素。同样的化石在所有古纬度地区都有发现。

可能这三种组合标志着适应不同环境下生存的生物体。对白海的一个化石床的分析发现,从大陆海床到潮间带再到河口带再循环几次,每一种环境都有一套特定的埃迪卡拉生物体。

并非所有的环境都被开发利用,这并不奇怪。在92种可能的生命模式中--进食方式、层级和运动能力的组合--到埃迪卡拉末期,被占据的不超过十几种。在阿瓦隆集合体中只有四种。缺乏大规模的捕食和垂直钻探也许是限制生态多样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寒武纪早期,这些因素的出现使所占有的生活方式的数量上升到30种。



相关页面



问题和答案

问:什么是埃迪卡拉生物群?
答: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埃迪卡拉时期的动物群,埃迪卡拉时期是距今 6.35-5.42 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期。

问: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存在于何时?
答:埃迪卡拉纪的生物群化石仅存在于距今 5.75-5.42 亿年前。

问:埃迪卡拉生物群包括哪些类型的生物?
答:埃迪卡拉生物群由软体多细胞生物组成,可能是动物,它们在埃迪卡拉时代的岩石中留下了痕迹化石。

问:埃迪卡拉纪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埃迪卡拉纪发生在距今 6.35-5.42 亿年前。

问:埃迪卡拉生物群与寒武纪有什么关系?
答: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在寒武纪之前,在与寒武纪的交界处遭遇了一次相当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

问:在早先的马里诺冰川时期有埃迪卡拉生物群的迹象吗?
答:在早先的马利诺冰川时期没有埃迪卡拉生物群的迹象。

问:是否有任何埃迪卡拉生物群存活到寒武纪早期?
答:部分埃迪卡拉生物群可能存活到了寒武纪早期。

AlegsaOnline.com - 2020 / 2023 - License CC3